close

學好英文,沒有速成的方法

廖秋景 (高雄師大附中英文教師)

 身為高中英文教師,筆者漸漸感受到台灣 的英文教學,似乎愈來愈偏向強調實用、速成、會話與所謂「溝通式教學法」,特別是一些曾在美國專攻「英語教學」的大學教授總是喜歡強調「輕輕鬆鬆學英文」、「Study English in Joy」、「Study English in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再加上坊間兒童美語補習班的推波助瀾,使學生或家長誤以為學習英語會話比學校考試更重要;會講「How tall are you?」、「I can fly」比背生字與做文法練習更有意義。似乎會在飛機上幫阿公點coffeetea就是學習英文的全部。這種求速成,強調輕鬆學習,蔑視英文文法,不願意認 識更深層的英美文學與文化的態度,若不加以導正,台灣人學習英文,想要到達能夠真正地用英文溝通、思考的水準,恐怕是緣木求魚。

 筆者以為,學習任何語文的唯一目的是訓練思考,特別是批判性的思考,學習英文也不例外。當然,我不反對在接觸英文的初期,教師使用各種教學法來吸引學生,誘發他們的興趣。但是過了初學階段,如果再一味地強調速成、快樂,而不知引導學生去思考,或透過英、美文學與精緻藝術使學生認識英美文化,學生所學到的東西,恐怕只是很膚淺的英美語文表層的溝通技能。

 以「英語會話」為例,什麼叫「Engli sh Conversation」?其實就是用英文與人交談。以溝通式的教學法來說,乃透過溝通練習,模仿到能自然而流利地用英文與人交談。問題是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知識,對英、美的風俗、人文、藝術,甚至政治制度欠缺了解,碰到英美人士,不知如何「會話」?光會「Good Morning!」、「How are you?」、「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或「How tall are you?」絕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趣味的交談者,但我們的高中生,大部分可能都會就讀大學,甚至成年後會以英文為工具來思考、判斷,或與外國人溝通、談判。那麼,簡單的英語會 話絕對無法達成上述目的。

 國中英語課本愈來愈薄,國中生該背誦的生字愈來 愈少,文法不再強調,而高一與國三的教材差距愈來愈大。儘管高中英文新教材都宣稱它們是以溝通式教學法編輯,但面對懂不到一千個生字的國中畢業生,高一的英文老師苦不堪言。缺少充足的字彙與清晰的文法觀念,叫學生們如何「Study English in Joy」每周四堂英文,再加一堂聽力,要如何叫學生Communicative起來。筆者呼籲大學的英文教學法的專家學者,高中英文課本的編輯,與英文系教導「英文教材教法」的教授,請你們別再用任何冠冕堂皇的理論或approach來搪塞基層的英文老師並誤導社會大眾,請大家一起 來想出一套確實可行銜接高、國中英文水準的教學理論或教材教法。

 受過正統的師範院校英文系教育或參與英文教師教育學程的高、國中的英文老師都知道,在英文教學的領域,大學教授很少與高中、國中老師有交集的。大學教的一套是用來做教學演示或謀取教職用的。而高中、國中老師所用的那一套實戰教學法,純然是一種自我探索而成的模式。這種「學」與「教」不一致的現象,更凸顯台灣教育界「說一套」、「做一套」的荒謬。

 看到今年大學推薦甄試的英文考題,我有幾分激動,倒不完全是因為看到試題內出現托斯卡尼尼與瑪麗亞安德生,讓我這個古典音樂迷怦然心動,而是這份試題已約略地指出高中生或一般人學習英文的方向︱全面提升英文能力。從這份試題,我們看到出題者希望高中生能透過英文去了解英、美文化,從而經由知識的獲得而擁有一個更寬廣的視野與世界觀。換句話說,英文只是一種工具,學習英文者應該藉著這個工具去理解、思考,並且判斷我們周遭的世界,進而深思人類的生活與生命,因為這才是學習英文的最終目標。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標,筆者認為高中英文教師不但不應該太強調「Study English in Joy」,而應該多引導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面。當然達成這個目標之前,英文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是前提,而英文文法的清晰觀念更是關鍵。很多學英文的學生害怕文法,其實,英文文法比物理、化學中任何一個最簡單的觀念還要簡單。如果學習英文可以有Joy,那是一種習得工具的使用與知識的喜悅,一味強調輕輕鬆鬆地學英文,尤其在進階到較具深度的閱讀時,只會給學生更多的挫折感。

 英文教學專家應鼓勵學生多閱讀經典,而高中生也不妨多閱讀改寫過的經典作品,以便增進閱讀能力。英文系必修科目尤其更應該規定學生每年或四年內至少讀多少本經典著作。只有很切實地努力,付出代價,才能學好英文,並且用它來了解西洋的精緻文化、藝術。只要把這些基礎的工作做好,英語會話自然水到渠成,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口也許並不一定很標準,但卻是內容豐富的英文。

 一九九二年筆者與十七位高中英文教師由教育部選派前往美國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遊學四十天,體驗他們的TESOL教師如何應用溝通式的教學法教導越南新移民,在課堂上練習交談之後,馬上帶到市場或公共場所應用課堂上所學,成效很好。越南新移民住在美國有實際的生活環境供他們練習,而我們的高中生一星期只有五至七節的英文課,下了課當然還是「他媽的!」而非「God Damn It」。美國的高中生除了上英文課,物理、化學、地理、歷史、數學、公民,甚至中午用餐,沒有一時一刻不是在「上」英文課,同時歸納英文文法的使用,當然不用先上文法。但台灣有這樣的學 習情境嗎?台灣的高中生一班四、五十人,再加上其他科目的壓力,因此,美國的那一套TESOL的理論絕無法完全搬到台灣使用。很多人常批評台灣的高中生學了六年英文,卻不會開口講,但是想一想我們曾有多少留學生就是在台灣受過制式教育,到美國三、五年就博士到手?當時他們何曾受過什麼溝通式的教學?只要英文基礎打好了(尤其是閱讀與聽力),在美國的環境,三、五個月即能琅琅瑯上口,如果字彙背得少,英文文法觀念不清晰,就算住在美國十年、二十年,用再好的Approach教,英文要進步恐怕比登天還難!

 筆者認為要提升高中、國中學生的英文能力,絕不是採用某一種教學方法就可以解決。在現有教學基礎上,應該做好閱讀與聽力訓練的工作。聽力練好了,自然就可以隨口說英文。閱讀多了,自然寫就沒問題。我們還應加強英美文化,尤其是英、美精緻藝術的認識與欣賞。要持之以恆,付出努力,這才是學好英文之道。學習英文,絕對沒有速成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eng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